筑牢地灾防线,赋能区域发展
——记地质灾害防治中心新乡工作站
在太行山麓、豫北沃野,活跃着一支守护大地安宁的“安全卫士”——地质灾害防治中心新乡工作站。作为澳門新葡京重塑性改革后建成的首个标准化地灾防治工作站,新乡工作站自成立伊始,便扎根防灾减灾最前沿,以专业力量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,为区域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。
强化技术支撑 展现地质担当
成立以来,新乡工作站35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技术支撑团队,配备先进的地质勘查、监测设备,肩负起新乡市地质灾害隐患排查、监测预警、防治规划编制等重任。每年汛前,对全市160余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展开拉网式排查;汛中,与市(县、区)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工作人员研讨会商,凭借专业知识研判险情,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案;汛后,对发生险情的隐患点进行细致核查,为后续防治积累宝贵经验。截至目前,工作站已累计排查隐患点800余点/次,出动车辆200余次,无人机航拍30余次,会同主管部门会商研判80 余次,协助开展应急演练10余次,开展地质灾害知识培训20 余次,针对突发险情派出专家团队10余次,为当地防灾减灾工作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。
工作站还积极投身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科普宣传,走进社区、学校、乡村,举办生动有趣的讲座,发放通俗易懂的宣传资料,配合当地自然资源部门开展应急演练。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,将地质灾害防治知识送到群众身边,让防灾减灾意识深入人心,提高了群众的自救互救能力,赢得了当地群众的广泛认可和赞誉。
深耕治理项目 交出优异答卷
近年来,新乡工作站在地质灾害治理项目上主动谋划、积极作为,在新乡、安阳等地成功实施了12个省市重点项目,其中中央财政资金项目“安阳市辖区1:5万地质灾害调查评价”以“双优秀”成绩通过验收,彰显了过硬技术实力。
在“辉县市南寨镇东关村寺洼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勘查设计” 项目中,项目组深入滑坡区域,通过细致的勘查工作,全面掌握了该区域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,精准查明了滑坡的范围、规模、形态特征及变形破坏特征。在此基础上,他们对滑坡的稳定性及危害性作出科学评价,预测其发展趋势,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治建议,为滑坡治理设计提供了详尽的地质资料和准确的岩土参数。该项目的实施,不仅为后续施工指明了方向、提供了依据,更成功遏制了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,为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筑起了一道坚固防线。
在“安阳市辖区1:5万地质灾害调查评价”项目中,工作站组建了一支经验丰富、能吃苦耐劳的“王牌之师”。项目组人员在充分收集已有资料的基础上,运用遥感解译、地面调查、工程地质测绘和工程地质勘查等多种手段,全面开展安阳市辖区地质灾害与孕灾地质条件、承灾体调查。他们的足迹遍布安阳的山川沟壑,最终全面摸清了当地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底数,总结出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和成灾模式,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风险管控对策与建议,为当地防灾减灾、国土空间规划和政府决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地质依据。
建设绿色矿山 谱写生态新篇
在新乡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领域,新乡工作站同样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。技术团队积极参与河南南太行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(新乡市)的立项工作,并在后期投身新乡市凤泉区、辉县市等多地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。
通过系列工程的实施,曾经满目疮痍的项目区旧貌换新颜: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得到有效整治,矿山生态环境重焕生机,矿产资源开发挤占生态空间、农业空间的问题得到全面解决。如今,项目区森林蓄积量不断增加,森林质量明显改善,重点湿地生态功能逐步恢复,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,水源涵养、水土保持、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显著提升,一幅山清水秀、生机盎然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现。
展望未来,新乡工作站将继续秉持“专业、高效、服务” 的理念,不断打磨技术“利刃”,提升服务“温度”,在地质灾害防治的道路上勇毅前行,为新乡市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。
作者: